深秋时节,走进邹城市大束镇钓鱼台村,村容整洁、绿意盎然,村前的大沙河畔,清水石上流,宛如江南水乡,令人心旷神怡。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模样。
“以前这条河是有名的臭水河、垃圾河,河岸两边光秃秃的,一下雨就冲下大量的土,河道淤积严重,河水一涨,连村都出不去。”钓鱼台村党支部书记朱玉建说。改变始于2019年对流域的系统治理,通过山水林田路村统一规划,治山、治水、治污协同推进,村容村貌大为改变,水土流失得到了显著改善。“去年,我们又抓住葛炉山省级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的新机遇,整修梯田、整治水蚀坡林地、治理沟道、新建堰坝等,不仅水土流失彻底根治,河也清了、岸也绿了、村更美了,来我们这玩的人越来越多。”朱玉建脸上笑开了花,如今村集体收入已经从2018年的2.3万元增加到80万元。
葛炉山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是山东省水土流失治理的一个缩影。10月25日,山东省水土保持工作现场会在邹城召开,全省16市政府和水利、发改、自然资源、文化旅游、科技、公安等相关负责人现场学习交流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治理、黄泛风沙区预防保护……一项项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在加快实施,齐鲁大地上,濯濯童山披上绿裳,条条沟梁尽显苍翠。
根据最新监测,目前全省水土保持率达到85.7%,高于全国平均值13个百分点,居沿黄九省区第二位,连续5年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强度“双下降”。
水土保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山东省水利厅厅长黄红光介绍,“十四五”以来,山东省坚持精准施策,系统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90项、省级水土保持重点工程70项,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100多条,带动治理水土流失3705平方公里。
生态改善的同时,也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比如在山丘区重点打造综合治理型小流域,济宁万紫千红小流域重现桃花水母;在农业生产条件好的区域重点打造绿色产业型小流域,淄博天佛山小流域成为远近闻名的蓝莓生产基地;在旅游资源丰富区域重点打造休闲观光型小流域,邹平樱花山小流域每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
但作为人口大省,山东人地矛盾、人水矛盾也较为突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生产建设活动愈加频繁,人为造成水土流失不可忽视。为此,山东省常态化全覆盖开展卫星遥感监管,点面结合、天空地一体化的水土保持感知网络基本形成,先后解译查处遥感扰动图斑18860个,依法查处“未批先建”生产建设项目6671个,人为水土流失减量达540平方公里。日照市岚山区探索区域项目水土保持承诺单制,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水土保持服务;聊城东昌府区探索优化协同监管新流程,“管行业、管建设、管生产必须管水土保持”态势初见成效;滨州市阳信县研发在线监管系统,推进项目监管可视化、直观化、信息化、便企化。
水土保持是一项长期任务,需久久为功。目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仍有2.2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3%,且九成以上集中在山丘区,治理难度较大。根据今年8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全省水土保持率要达到86.77%,到2035年要达到90.67%。“从全省层面来看,要完成2025年目标,每年水土流失面积需减少564平方公里,治理任务还很艰巨。”黄红光说。
根据会议部署,下一步,山东将突出抓好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治理,以河流源头区、水源保护区、引黄灌溉区等生态区域为重点,落实造林绿化、封育保护、坡面整治、农田林网、灌排配套等治理措施。高标准实施沂蒙山泰山等区域重点工程、黄泛风沙区预防保护工程、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局部水土流失集中治理工程等,确保“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750平方公里以上。同时,重点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统筹流域水系整治、污水垃圾处理、人居环境改善、生态产业发展,合力打造水源保护型、生态旅游型、绿色产业型、和谐宜居型、休闲康养型等不同风格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力争到2027年,全省再建成100个生态清洁小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