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中国网讯:漫步流连于大运河畔及周边,旭日东升,烟笼霞照,秋高气爽,清风习习,金秋时节的大运河静谧美好,犹如一幅水墨画卷,恰似美丽中国一个图册缩影,好像古老神州传承守正创新的一个小切口,贯穿古今,延流千年,一路奔腾向前,让人心潮澎湃。
汤汤运河水,悠悠千古流。大运河贯通南北,是世界上长度最长、开凿历史较早、沿用时间最久的河流,对人类遗产世界有着重大的贡献。从古至今,运河奔腾不息,冲波逆折,百转千回,却无法冲淡精神的凝聚、价值的沉淀。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绵延近3200公里,流淌2500多年,串起数十座城,连接全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对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有巨大辐射作用,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运河潮起,路通天下。下半年以来,我在北京市通州区跟班学习工作,受益匪浅。从万舟骈集的通州,到北京城市副中心,一条穿越历史的运河,让这一片土地厚重润泽,人文丰盛而传奇。近年来,城市副中心以生态起笔,以文化落笔,以一湾曲水串起沿岸物质与非物质遗产,运河润两岸的故事正以河为谱、以文化为音符,伴随着运河的浪花清清吟唱。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国际商务服务片区四至范围中,规划面积7.8平方公里的运河商务区被纳入片区发展,成为打造首都北京对外开放的“城市副中心窗口”。春秋数载,如今以世界眼光与国际标准打造的运河商务区,引来海内外明星企业加速在此聚集,“总部+金融”的双轮驱动特征日益突显。运河商务区坐落在五河交汇处,位于千年大运河北首、百里长安街东端,京杭大运河贯穿其中,依托良好生态建设吸引金融科技、高端商务服务等产业落户城市副中心,现代科技都市与运河千年古韵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运河商务区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商务功能的主要承载地,地处新华街道辖区,这里有鳞次栉比的商务楼宇,有“高新精”的新产业集聚,有充满烟火气的场店商圈,有车龙马龙的环形隧道,在这片土地,处处焕发着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一条大河波浪宽,好水好地两家乡。秋日渐凉,北京的微风里夹裹着丝丝凉气,遥望家乡方向,总觉得一水相通,血脉相融。家乡卫河,是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隋大业四年开凿使用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一路汇聚河流向北,在天津入海。从曾经的舳舻千里、渔火延绵到如今的霓虹璀璨、溢彩流光,卫河奔流从不停歇,惠及着两岸百姓,续写着繁华和生机。
运河承载的是文化,流淌的是文明。近来观看央视系列报道《江河奔腾看中国》,令人振奋人心,人类文明源于江河、兴于江河,千百年来繁衍生息的河流,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江河奔腾看中国,看的就是中国人因势利导、效法自然的经验,随着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河湖长制的建立,江河为沿线群众生产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带来更多滋养,一幅幅江河安澜、山清水秀的画卷铺展而来,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愿景正在实现。
江河之变折射时代之变,江河之兴折射时代之兴。从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再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也正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沿途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擦亮了大运河的特色名片,为大运河注入更加旺盛和长远的生命力。
运河道古今,江河兴家园。十月初,河南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新乡红旗段)项目启动,心中满是自豪。家乡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总占地面积607亩,既统筹抓好生态环保、文化传承、研究发掘等工作,也注重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传承和弘扬,既有历史建筑和潜在遗产建筑,又有风景宜人的沿线景观,届时定会打造更加生机盎然、丰富多彩的地理空间,建构出更具地域特色的的文化空间。正可谓,红旗城里舞红旗,大运河畔走大运,大运河红旗区段作为新乡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区块,不仅是展现该市文化魅力的前沿工程,也是推进运河沿线景观提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项目的实施对新乡市及红旗区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新乡和红旗高质量发展再添一翼,腾飞跨越未来可期。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启动趁天时地利人和,古老运河与现代科技创新结合定炫出光彩。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群众亲近大自然、感受运河文化的理想之所,随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推进,千年流淌的大运河将成为沿线城市发展的机遇和资源,带给两岸人民群众越来越多的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则将成为彰显城市形象、特色和魅力的亮丽名片,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地标。
征途回望千山远,层林尽染,美丽中国就在身边。无论是北京的京杭大运河,还是新乡的隋唐大至河,其治理变化变绿变美都是显而易见的。运河之治,运河之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显现。这些年来,全党全国压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促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绿色版图不断扩展,城乡环境更加宜居,一幅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生动展现出来。我曾不止一次站在百米高楼上俯视城市、俯视运河、更曾借助纪录片、影视剧、卫星云图、现代科技观瞻俯瞰我们的运河、我们的城市。大片绿沿着蝙蜒的运河铺展开来,满目青翠,锦绣如屏,城水相依,水绿相融,绿色生态格局俨然初显。学习于斯,工作于斯,生活于斯,可以说开门见绿,移步闻香。无处不在的绿色融入城市,城市犹如长在绿色园林中,惬意生活随时尽享,生态文明之地已然显现。
前路放眼万木春,系统施治,绿色发展共同推动。包括大运河在内的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要持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继续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就大运河而言,我希望大运河是和谐生态之河,必然继续呈现碧波荡漾、水清岸绿、水城共融、人与运河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大运河是继承文化之河,必然继续造就文化典籍、艺术作品、曲艺杂谈、文化节庆等形式的大运河文化研究、活态传承的优秀成果;大运河是活力创新之河,必然继续推动特色园区、特色观光业、创新创意小镇、文旅地标等系列建设。
盛世又盛会,运潮启新潮。面向新时代的新征程,复兴之志必将凝聚磅礴之力,真理之光必能照亮奋斗之路,我们当如大运河一样奋力奔涌,砥砺前行,感受江河湖海的辽阔壮美,体会踏波逐浪的激情澎湃,融入伟大复兴的历史潮流。我相信,经过治理和建设的大运河,一路奔腾向前,必能焕发生机再现辉煌,成为属于未来的江河奇迹,再谱延流千年美丽中国新篇章。
(作者:苌群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