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赵光岭
清廉中国网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报道:远古时候,一场“天火”让人类尝到了熟食的鲜美,从此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蛮荒。又经过一代代人的摸索改良,不同的食材经过烟熏火烤,佐料搭配,成为人们舌尖上的美食,于是便有了烧烤这一烹饪技艺的千古传承。
县城里就有多家烧烤店铺。华灯初上时,忙碌了一天的原阳人开启了自己的夜生活。而勾起我最大食欲的则是烧烤。那烧烤摊上明灭的炭火,诱人的烤香,以及舒缓的情调,每每招引着我,隔三差五去小坐一回,解解馋瘾,饱一饱口福。
光顾最多的则是“新乡烧烤一绝”,这是它店铺的名号。既然是一绝,定然有它的绝妙之处。
这家店铺在新城最繁华的一条大街上。仿古式的门面,与同类的店铺迥异;大而亮的霓虹灯招牌,显得格外醒目,单从外观来看,就能看出它与同行的不同。
店内的布局也颇有特色:当门是展柜,摆放着各类食材;厨房是分开的,一个是烧烤间,另一个是专做炒菜的烹炒间;整个店铺分两层,有二十多个台面,楼下是散座,想清静的则上楼坐雅间。
店外的场地也很空旷,清凉的夏夜,能摆放三四十个台面,都是小桌小凳的。我总是喜欢约三五好友,露天外坐,夜风习习的,非常惬意,一个字:爽!
不一会,你点的串儿、鱼、海鲜什么的,便接二连三地摆了上来,那叫一个快!那串儿,有牛羊肉,有香菇、青椒、韭菜以及馍片等各种食材;串儿又有大小之分,大串的羊肉是用红柳条串的,很是诱人,大小的串儿都油光可鉴;还有烤羊排、烤鱼、烤海鲜等等,均是鲜美的食材,鱼、排都经过特殊的腌制,烤出来外焦里嫩,吃起来满嘴流油,怎一个香字了得!
掌柜的是个五十多岁的男子,不像大多胖乎乎的厨师模样,倒是挺清秀的那种,也很健谈。我料他是回民,因为在当地,回民做这生意的居多,可他不是。他叫魏建坤,出生在一个厨师世家,祖父、父亲都是当地的名厨,父亲曾在郑州紫荆山宾馆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国际饭店当过面案大厨,后来由于家里事多,回到原阳县委机关伙上当厨师,退休后仍忙于给十里八村的红白喜事做席面。在祖父、父亲的影响下,魏建坤早早继承了前辈的手艺,十六七岁,便能独当一面地做出“八六十(八凉六热十个碗)”“五归八(五类各八种菜肴)”这样的农村大席了。现今,他店里的特色主食“刀削面”,就是他父亲传给他的双手削面绝活。
魏建坤二十多岁就从农村到县城闯荡,当时的食客是冲着他的刀削面到他的小饭馆的。他削的面,面片筋道,厚薄大小匀称,汤汁醇厚,吃起来仿佛会上瘾。几年后,他把生意做到了新乡,并在新乡结识了一位专做烧烤的大师。在这位大师的授艺下,魏建坤学会了烧烤绝活,又在他的帮助下,回到原阳开了一爿小小的烧烤门店。
本世纪初,更准确说是2001年,魏建坤就做起了烧烤生意。当时原阳县城还没有几家做烧烤的。别看门店小,经过几年的悉心经营,魏建坤的烧烤可是出了名,每晚都是食客盈门,门店换了好几处,无论搬到哪里,食客就追逐到哪里。
县城搞新城开发,那时新城还少有人家,魏建坤却看到了商机,他在新城最繁华的大道上买了一座门面,又花大投资做了装修,2008年把烧烤店铺搬到了新城。豪华的装修,优美的环境,加之多年积淀的人气,新店铺一开张,就吸引了新老主顾蜂拥而至。用他自己的话说,夏季的晚上,从傍晚六点到凌晨两三点,店内外的几十个台面总能接待好几拨客人,算下来,一晚上少说也有上百桌。
做烧烤做了二十多年,如今的新乡烧烤一绝,已成为原阳县的老字号烧烤店铺。魏建坤用他的绝活成就了烧烤一绝,烧烤一绝也成了原阳的一张餐饮名片,一道亮丽的夜景。
——不妨您也到店感受感受,品尝品尝!
壬寅深秋于原阳
作者简介:赵光岭,生于1966年3月,河南省原阳县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书协会员,供职于中共原阳县委宣传部,现任原阳县作家协会主席,原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编著出版有“原阳县历史文化系列丛书”之《十二丞相篇》《成语典故篇》《成语典故续篇》《宰相诗话篇》《正史名人篇》《文史研究篇》等,屡获新乡市“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