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无形归翰海
黉宫有梦上长空
张新华先生七律《清华梦》赏析
吕程(辽宁)
附张新华先生原诗
清华梦
梦谒清华意久违,岂知今日叩黉扉。
放舟翰海乘风去,纵马书山带雨归。
月下赏荷花半醉,岸前踏浪韵横飞。
欣逢桃李兰亭会,更共凭栏沐旭晖。
一一一一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最古老的二、四言体古歌谣,发展过渡到《诗经》时,诗体已经基本成熟,其历史流变源远流长,到了唐宋时期,诗词艺术达到了鼎盛,流传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涌现出的优秀诗人也随之千古流芳,比如屈原,被后人称之为“诗之鼻祖”,他所创作的骚体诗,为后世五言、七言体诗的胚膜,汉末的“古诗十九首”也是极具代表性的诗词瑰宝,诗体发展到晋朝、南北朝的时候,以谢灵运、陆机、陶潜为代表的五言体、山水田园诗为后代王维、孟浩然的诗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诗词发展到今天,不乏代代诗人的努力传承,但是能在诗词领域几十年坚持不懈,集历代诗风精髓于一身的诗人不多。近几年我有幸结识河南商丘夏邑书法家、诗人张新华先生,常拜读先生的诗书作品,得知先生的书法作品成为当地一张烫金的名片,其书法艺术笔势雄奇,刚柔拙巧,收放有度,令人交口称赞。但是,我个人更加欣赏的是他诗词功底深厚,创作颇丰。我很认同河南省文联原副主席、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张剑锋给新华先生的评语:“新华兄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即兴赋诗且日久不忘。典礼之日,兄与我互动,珠联璧合,全场震动。吾非所能,只在兄律令惊人矣。墨为人影,诗乃心声,祝仁兄技艺超群,蜚声宇内。”从张剑锋先生的评语中不难看出新华先生的志趣高远、才华横溢。
前几日收到先生发来的一首七言律诗《清华梦》,读后令我心绪久久难平,一是感叹先生在求学道路上坚持不懈的精神,二是钦佩他卓而不群的才华。
这首诗起句“梦谒清华意久违,岂知今日扣黉扉”。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作者以直抒胸臆的手法,深刻阐述了作为求学多年的文人,梦想着能走进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去深造,终于在自己的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努力下,于2012年考取清华大学书法创作与美术理论专业研究系。当他收到这份用汗水和耕耘换来的录取通知书时,激动与喜悦的心情难以掩饰,“清华梦”终于梦想成真,于是挥笔创作了这首七律。
颔联“放舟翰海乘风去,纵马书山带雨归”。在清华学习的日子里,先生如鱼得水,在艺术的海洋放舟荡辑,乘风破浪,尽情遨游,纵横在书山之巅,驰骋在知识的坦途,表达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这不正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最好解读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对书法艺术酷爱到痴迷的人,正在努力攀登临池学书的样子。
颈联“月下赏荷花半醉,岸前踏浪韵横飞”,当他在月光下看到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时,一股清芳悄然而至,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这种书香荷韵陶冶着先生的高尚情操,亦醉亦醒,亦人亦荷乎?先生把自己巧妙地与荷花融于一体,物我合一,我即是荷,荷即是我,这种超凡的比喻写作手法,既无张扬,更无牵强,令人钦佩。当先生走在河岸旁,看到洁白的细浪衬托着满塘荷花,清幽雅致,一个“醉”字充分表达作者乐在其中,一个“飞”字更加递进说明了他此时的书法艺术得到了飞速的升华。
尾联“欣逢桃李兰亭会,更共凭栏沐旭晖”,写出先生在清华学府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他们在一起习书吟诗,就像当年兰亭序的情景再现,书法艺术的交流和促进,有如沐浴朝阳,使人感到幸福快乐。
张新华先生的这首诗,是一首完整的、高质量的七言律诗。为什么说是“高质量”?一是格律严谨,选用平水韵“上平五微”韵部,首句入韵的格式,这是一个比较窄的韵部,韵字有限,写起来难度较大。二是对偶对仗严谨,颔联和颈联完美无瑕,结构合理,选字考究,比如“放舟”对“纵马”,“赏花”对“踏浪”属于工对。三是立意高远,怀珠抱玉,庄谐杂出。四是脉络分明,“起承转合”不拘泥呆板。
可以说这是一篇纯任自然、毫无拘执的七言律诗,张新华先生的诗词艺术特点在于文笔快捷无滞,才思俊逸,每每读罢都会令人赏心悦目,经久不忘。我虽诠才未学却有幸与先生在广袤的诗词天地一起翱翔,今作此文,管窥蠡测,瞽言萏议,唯祝愿新华先生笔丰文祺。
张新华先生诗词艺术风格恰如巨浪无形归瀚海,黉宫有梦上长空。
壬寅仲夏于辽西
简介:吕程,辽宁阜新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协会员。阜新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阜新市委市政府机关直属清风诗社、辽宁柳溪诗社、无邪诗社常务副社长、常务副总编。